「每個人的愛好與興趣都不同,送禮好傷腦筋……」你也有送禮相關的煩惱嗎?只要了解禮物怎麼挑到適合對方的,就不容易踩雷!

這篇文章是一篇完整的挑選贈品指南,讓您很快成為老闆信任、同事愛戴的挑禮好手!

企業送禮,是份貼心的祝福,在商業環境下有深刻的軟實力展現,可以體現企業的用心,因此企業禮品可以展現一種企業對客戶的重視。

以下為企業贈禮的常見場合,歪編為你逐一解說各個場合的挑選要點:

● 企業三節 (員工福利) 禮品:
送給員工是所有場合當中最難的,大家工作之餘難免會討論,閒話家常一番。因此「實用」、「不落俗套」在這裡是最重要的指標,首先要了解同事們的組成(年齡、性別等)。

例如:若是有家庭的同事居多,送禮時對方家人也可以使用到一定是最實用的; 再來多數的公司每年都贈送一樣的禮品,因此只要今年新的變化,很快就會讓大家眼睛一亮,對你讚譽有加!

● VIP 客戶禮品:
這個場合最重要的部分是「不落俗套」以及「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」,不落俗套代表著公司富有豐富的創意,是很用心地在準備這份禮品。

若同時還能將企業的品牌或精神附加上去,肯定是大加分,讓顧客對公司的印象更深刻!

● 行銷活動/公關贈禮:
企業對外的贈禮一定要掌握「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」這點,另外也不能像打水漂一樣,送出去了卻沒有被記住,因此「不落俗套」也非常重要。

站長特別介紹這個海傑納頂級烏魚子禮盒~

老闆從選擇烏魚子到禮盒包裝全部親力親為

確保產品的品質維持一定水準

而且還有推出烏魚子厚切一口吃的禮盒,對於喜歡下酒菜的朋友真是一大福音

而且老闆娘也做出很多的不同的口味

像是烏魚子米果跟烏魚子牛奶糖

在網路上也有開箱試吃的影片,看的站長口水直流啊!!!!

而且現在五倍券也可以購買海傑納相關產品,只要使用五倍券消費,還送你500元現金券

這個活動真的非常超值啊

海傑納對於自家產品的品質控管,已經超出我的期待
而且烏魚又叫信魚,每年冬至依照約定而來,從來不失約
是信魚,所以很多商界的人士,喜歡送烏魚子,
代表著,商道的信用,這也是烏魚子禮盒是送禮的最佳選擇

而且野生烏魚子要受到消費者的信賴,賣到最後講究的就是信用以及無可挑剔的品質
從事烏魚子這個產業將近10年
老闆娘從直接從廠商拿貨貼標,一直到有自己的生產線


從每年冬至,船一到的挑貨、揀貨,一直到把原料送給工廠製作曬成烏魚子

(曬烏魚子這是個古法,也是不傳外人的技法,我們只能選原料,讓工廠代工)
我更注重的是,曬好的烏魚子製作成一口吃,這段繁複工序的製程
因為這是厚切一口吃最關鍵的地方

*選料


臺灣正海子
烏魚從長江出海口,順著洋流,來臺灣,游到臺灣時,是接近放卵的時刻
(此時捕撈的烏魚,品質比大陸好,)
五兩以上,才有卵油,才會香,五兩以下做成脆脆、ㄋㄟㄋㄟ、醬料
(很多同行,都是賣2~3兩,絕少用正五兩下去做,一口吃)

*遵循古法,傳媳不傳女的,放置,鹽巴的比例,是曬製的關鍵


(鹽巴是天然的保存劑),(放太多會死鹹),(放太少烏魚子容易壞,(註一))
註一:
曬烏魚子,溫度,濕度,控制,是需要憑經驗,天候不好,濕氣太重,烏魚子會曬壞
外面乾,裡面濕,烏魚子會壞在裡面,我們行話叫:,#奧風,不是常吃的人,吃不出來
市面上,也很多人會把,曬壞的烏魚子,拿出來魚目混珠賣掉

*日曬法

很多同行會用低溫乾燥法
優點:全程在室內,總菌數少
缺點:少了反覆日曬法的香氣
(陽光有種神奇的力量,可以讓烏魚子更沉香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上工廠古法製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野烏金秘製:
#六小時米酒頭的浸泡

野生的烏魚子,有個致命的缺點,未經處理會有腥味
因為烏魚子有薄膜,需要人工反覆翻,讓酒精,慢慢滲入每個烏魚子的魚卵裡面達到去腥的效果,米酒頭還有一個作用,就是,在炭烤完後會有濃郁的香氣,入口後,口中會有<甘味>餘韻

#厚切

五兩上表面漾著卵油的烏魚子,再做厚切,相信是,口感上的,上乘之作
(我們可以偷工減料,因為客人,最愛問,你們大圓有幾片烏魚子,我們可以作弊切很薄,片數變很多讓整盒烏魚子滿起來,但….,這就失去了,我們嚴選原料的本意)

#封底

禮品的細節在這裡,每一片,真空包一口吃,1置中,2封底線整齊劃一,3真空包裝紙,又比其他廠商更小,只為了完成一個視覺上的精緻度
如同所有的頂級名牌包般,講究車縫線,精緻度,質感
封底這個動作,我們耗費非常多人力,什麼最貴,人工最貴,
但是我很堅持,因為我們是禮品,是送人的,每一個細節,都可以讓收禮的人,細細品味

2019金點設計獎,第二輪仍在賽內,同年一起參賽的入圍者有蔡依林的怪美的
做禮品,是個送禮人與收禮人之間的橋樑
送禮人會有想傳達的心意,當然也會有目的
手裡人收到一份真心實意的禮
當然,一定會感受到情意

賣烏魚子,很傳統的產業,製作的過程,並不美麗,甚至非常艱辛
冬至的寒冬裡,殺烏魚,幾百道工序才製成一片烏魚子
到我們手上,我們依然經過很多工序,讓我們的客戶收到,最完美的成品
對我而言,這一小片,是很多人的結晶,更是一種堅持
一種對生活品味的美學堅持

【海傑納x野烏金烏魚子禮盒】魚子禮盒美味心意創意兼具,

這是一份蘊藏心意的祝福禮盒,有我們的堅持與熱情,這次送禮送個不一樣的禮盒,讓長輩親友驚艷,更可以展現自己的用心送禮準備,保證送禮送到對方心坎裡,與對方建立起最堅定的友情橋梁!

TT115CE515ECE15RG

好文賞析

半窗花影憑月寫,一林風竹任雪敲。 夜里,夢見故居那片竹林,在巴山夜雨的洗潤下,雨后春筍,層出不窮。春鳥在竹林嘰嘰喳喳地啼唱,正是我曾經自詩畫意:“庭中春燕空自語,樓外野梅孤芳閑。建房遠祖跨鶴去,誰知堂號燕子阡?” 故居吊腳樓外,有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,竹影搖曳,玉枝臨風。吊腳樓掩映在松林竹海之中,四周山巒拱翠,松竹環抱,山泉流淌,竹籬護院,風景清幽。木樓外青山橫臥,成片的松林和竹海,橫柯交枝,伸進窗來,松蔭讀月,竹影搖曳。樓外山溪水叮咚彈著古樂,竹籬笆圍著菜園,一條彎彎曲曲的青石板路,延伸到吊腳樓下,如畫的環境,令人陶醉,于是我將自己的書齋取名“松竹山房”。 我曾寫詩贊美這世外桃源美景:“古院風竹雪添色,堂前老樹雨潤花!” 高枝已約風為友,靜臥山窗,聽蕭蕭雨竹,竹影婆娑,伸入窗內,與我親近,伴我讀書入夢。春日雨后春筍,破土拔節的聲音,伴隨鳥聲、水聲、風聲、雨聲合弦。夏日翠竹,濃蔭婆娑,竹心通直,虛心有節。秋風送爽,翠竹依舊披綠。冬日飛雪敲竹,滿林銀箋,書寫雪竹畫意,與松、竹結伴“歲寒三友”,與梅、蘭、菊結伴“四君子”,美不勝收,充滿詩情畫意…… 竹子自古以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歡,愛竹、詠竹、種竹、食竹,富有詩情畫意。國人對竹有深厚的淵源,與生活息息相關:竹筷、竹簾、竹椅、竹扇、竹筆筒等形成博大精深的竹文化。古人愛竹猶深。晉有阮籍、嵇康等“竹林七賢”, 聚眾在竹林喝酒放歌。唐代有李白、孔巢父等“竹溪六逸”典故。唐代詩人王維《竹里館》詩,生動形象地再現文人與竹的情結。蘇東坡留下了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”的千古佳話。宋代詩人陳與義的《竹》成為千古佳詠:“高枝已約風為友,密葉能留雪作花。昨夜嫦娥更瀟灑,又攜疏影過窗紗”。竹滿心田,竹葉飄動,月依冷墻,高枝與秋風,在百花深處,在滿地金黃的秋天,在稀疏的樹枝相遇、相知。月移竹影,疊映山窗,一幅情景交融的美麗圖畫,躍然眼前。明代書畫家胡正言于齋前種竹十竿,書齋取名“十竹齋”,《十竹箋譜》《十竹齋畫譜》成為首部木刻版畫專著,運用當時流行的“饾版”、“拱花”技術,使彩色套印木刻畫藝術水平推向新的高峰,開創了傳統木刻畫技術“饾版”印刷技術的先河。清代鄭板橋喜畫竹,詠竹名篇:“衙齋臥聽蕭蕭竹,疑是民間疾苦聲。些小吾曹州縣吏,一枝一葉總關情。”把沙沙響動的竹葉,形象比喻為民間百姓的疾苦聲,成為一代清官的象征。 重慶渝中區有“筷子街”地名,石柱縣城還保存有“竹木市場”的老街。 土家族人愛竹、喜竹成俗。房前屋后必種竹。家鄉的青山群巒自然生長著竹海,有斑竹、楠竹、金竹、白家竹、茨竹,更有“國寶”熊貓的糧食“冷箭竹”等,生長在溝壑間的竹子,成為土家人生活器具的豐富資源,竹背簍、撮箕、簸箕、竹席、花籃、魚簍、竹筷、竹椅,竹編成為土家男子必備的勞動技能。每年春筍在雨中破土而出,女人們上山采摘回來,鮮嫩如玉的竹筍,在她們的巧手下,成為一件件藝術品:鮮筍燉臘豬蹄,鮮筍燉排骨,涼拌鮮筍,鮮筍炒胡豆等炒、煮、燉,風味獨特。特別是做成筍干,隨吃隨取,別有一番風味,令人食欲倍增。 故居的那片竹林,對我是很有感情的。每年春筍在雨后破土拔節的聲音,能聽到山風撼窗、飛雨敲竹的韻律。記得孩提時,每天清晨,我頭頂斗笠,高卷褲腿,冒雨在竹林里尋找竹菌,雪白的竹傘,頂著雨水,飄逸著醉人的春筍清香,在竹林里噼噼啪啪地響起,運氣好時,每天早晨能撿拾到斤多鮮竹菌,曬干拿到供銷社出售,除交書學費外,還有余錢購買幾本連環畫“小人書”,大飽眼福。那時無電視、手機、微信可玩,看“小人書”就是最好的課外讀物,往往晚上在煤油燈下完成家庭作業后,在燈下如饑似渴地連續看幾本,帶著書中故事入眠…… 記得物質匱乏年代,集體生產,靠勞動爭取廉價的工分度日,油鹽柴米全靠賣點雞蛋、竹編農具,還得偷偷到市場上去賣,否則,當作“資本主義尾巴”被割掉。 饑荒年月,饑不裹腹。為了換取油鹽錢,父親收工回家,深夜在煤油燈下,編織背兜、撮箕等用具,避開村民的視線,摸黑悄悄背到大風堡山腳的七里溝黃連隊,兌換幾個油鹽錢,甚至用竹編換取書學費。父親往往要忙到夜深人靜。我曾寫過一篇散文《老屋深夜的燈光》,懷念荒年往事。 1979年,涪陵在我的故鄉官田鄉定購了一批“榨菜篾”,父親為了給我掙學費,選擇了當采伐工人,與隊員們在深山老林生產了成批的“榨菜篾”,并人力背運到離家20多公里的黃水鎮萬勝壩,每趟往返3天,得力錢5元,豐富的竹林資源,曾幫助饑餓的農民,度過了饑荒年月,也成為山民的救命“恩人”。如今,公路已修到了家門口,青壯勞力都外出務工,“三留人員”留守家園,鄉情漸遠,大部分村莊成了“空殼村”,田園荒蕪,老屋雜草叢生,顯得人去樓空,而更加破敗,只有樓前那片竹林,依舊生機盎然…… 我對竹也情有獨鐘,與竹結下不懈之緣。我喜歡畫竹,喜歡竹子剛直不阿的品格,更喜受高風亮節的高尚情操,書法也常寫詠竹詩句。 在縣城我的居室外,小區的花園里也種植了不少的翠竹,且把此竹寄鄉愁,我把它當作是故鄉的竹子,書房依舊取名“松竹山房”、“竹韻樓”,在竹影搖曳、綠蔭入窗的書房,讀書、寫作、書法,其樂融融…… 現在,故居無人居住,樓前那片竹林,自生自滅,每年鮮筍無人采摘,生長出茂密的嫩竹,依舊翠竹凌云,郁郁蔥蔥。于是重提畫筆,繪了一幅《竹雀鬧春》圖,參加全縣迎春展,且把丹青慰鄉愁…… 故居那片竹林,生長在歲月深處,一直在我心中搖曳…… >>>更多美文:抒情散文

天氣漸涼,正是爬山的好時節。 年輕時,總喜歡風風火火往山頂趕,得意地超過沿途賞桂覓景的人們,可剛汗涔涔站到山頂,我就又嘟囔著無聊了。當時的我們總不停地受到“占盡先機,快人一步”的教導,似乎只有如此,方能“脫穎而出,出人頭地”。于是乎,我與大多數人都開始了疲于奔命的生活與休閑。就像米蘭·昆德拉在小說《慢》中所寫:“大多數的城中男女,一心想著超車(以最快的速度,賺更多的錢,住更大的房子,穿更好的衣服,爬更高的位置,做更大的事業)。久而久之,也就習慣了全力以赴、全然無趣的生活了。” 按理,為實現理想全力以赴,乃人生樂事;若夢想成真,則更是幸事一樁,在大師眼里,怎么反成了“全然無趣”的生活了? 之所以會如此,這大抵是因為,我們在風風火火趕路時,一些人也變得渾渾噩噩,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,腳步快得無暇顧及理想的初衷,來不及欣賞沿途的景致,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迷失方向。 畢竟,世界無限廣闊,誘惑永無止境,機會和壓力永遠并存。此時,我們不如適當放慢生活的節奏,拋下暫息的錨,以求心靈的充實。 有位哲人說過:“是不是,現在每個人注定要在心里造一座讓自己累卻不放棄攀爬的大山?”那就讓我們從山底踽踽向上,且行且欣賞,且看且珍惜吧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日志

二十歲那年,我去過黃果樹瀑布,站在瀑布腹洞時,一股無法訴說的力量催促我去感受激流的魅力,我甚至產生過隨著瀑布縱身下跳的沖動。我知道,那時的沖動與青春躁動有關。 而此刻,我站在飛潭瀑布前,內心如此安靜,仿佛城市澆灌在我身上的浮躁與喧囂都在此刻消失,人生道路上遭遇的重重傷痛也在此刻煙消云散。滌蕩,從靈魂深處開始,直抵至我的指尖、發尖,掃塵般一一拂去。 不知從何時起,我慢慢失去了好奇心,這是一種讓我害怕,甚至惶恐的心態。仿佛青春一夜之間棄我而去,又或是某些與青春相關聯的憧憬都不再屬于我了。 我是在一個雨天去的張家界飛潭瀑布,路有些濕滑,空氣卻是出奇的新鮮,人也因此變得清爽起來,仿佛身子沉浸在這樣的天然氧吧里得到了徹底的洗滌。 我并不刻意為尋它而來,可美卻自然而真實地立在我眼前。 現在不是枯水季節嗎?為什么飛潭瀑布的氣勢那么磅礴。卻又如此靜謐,它如隱居在此的高人,雖然身懷絕技,卻不需與人喋喋不休地介紹自己。來人看到它時的驚喜才是給它的最高嘉獎,或是它不動聲色就把來人的魂魄吸納在此。 看著瀑布,如同在美術館里看一幅偉大的作品,我不敢大聲喊叫。其實,我大可不必這么小心,因為我的聲音會迅速被它一瀉千里的氣勢吞沒。可我依舊虔誠得如同信徒,甚至屏住呼吸,我靜靜地看著它,也想坐在它身旁,甚至縮在它的懷抱里。這是一種初見便懂得的珍惜。 除了瀑布,兩邊那高高的山巖也吸引了我。巖石大而堅硬,像是守護這股清流的銅墻鐵臂。水的柔情與巖石的堅硬,在此處,在此刻,如此契合。我想,瀑布兩肩若是泥,水就會變得面目可憎,它像失了心的人,持難以阻擋的力量,摧毀泥肩,甚至一切它可以抵達的邊界。自然,最終也毀了瀑布。 沿著小徑,繼續往下走,途中我看見掛滿小鈴鐺的椿樹,身上爬滿眼睛的楓樹。二月開花的野櫻桃,我想象那時的它們,漫山遍野俏山頭。還有八月瓜、榔樹、檀樹。渾身長滿錐刺的刺枹蔸(俗名猴不爬)、青皮樹。五倍子樹,可做中藥,也可用作染料……這些不確定的遇見,讓我的尋訪多了些讓人回味的意味。這里的一物一景都讓人心生歡喜,又自覺耳際琴音繚繞,所有入眼的新鮮讓我的心靈鮮活,這種奇妙的感覺令人頓覺自己身處世外桃源。 走到瀑布的根處,走近一池碧波,此刻,心中生出癡念——若是能化成一條魚,以此為家,那該有多好。我俯下身子,掬起一捧水送進嘴里,沁透心尖的甘甜。相似的滋味我在喝茅巖莓茶時也有過,這里的水養育這里的茶,才生成這份獨特的甘甜。 連接瀑布的河,像是如獲至寶,心懷喜悅,向沅江游去。 這等喜悅,我自然懂得。如同伯牙之遇鐘子期。內心真正的懂得,興許就在最初的對視,或是一次心靈相通的交談,或是對某個決定的肯定,心與心就交融,直至成為永恒的獲得。 此刻的遇見,無須言語。它飛流而下的氣勢,它靜默如山的姿態,我都懂得,也都歡喜。 這里的大山賦予水獨特的靈氣,而水匯聚成清流懸在空中呈現給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。這般誠摯的歡迎,我在沅古坪鎮的攔門酒里品嘗到了,村民排成長隊在村口迎接我們,鼓掌的女人站在屋檐下,樂器隊站在風雨里,司儀高聲招呼,倒酒;在這里的山歌里聞出了;在那個擊鼓的七旬老人身上看到了——他揮舞雙手,不時發出歡叫,整個身子在舞蹈,儼然一只正在興頭的老猴。他無所顧忌,盡情表現,這時的歡騰只為表達對遠方客人的歡迎。 如果說來時我猶如一個懵懂的少年,對這一無所知。而走時,飛潭瀑布已經走進了我心里,那一掛清流從此懸掛在心頭深處。而我對朋友說,來年的夏日一定要再來這里。但愿那時,我能變成一條魚。 >>>更多美文:游記散文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4jw7cytr 的頭像
    4jw7cytr

    林佩芸的開箱推薦文天地

    4jw7cyt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